每年海外大学放榜,国际学校都会展开一轮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名校录取的排行和宣传,一方面,民办国际化学校本来就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顶尖大学的录取是其办学成绩一个重要标志,他们对自己学校的大学录取,特别是顶尖大学录取进行宣传是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这种对优秀大学的推崇,本质是对大学精神和其对人类贡献的尊崇。对于三周岁的苏州三中融合课程中心而言,我们并没有将首届学生成功送进哈耶普,而是尊重他们的专业选择,将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犯罪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城市林业、多伦多大学物理学等世界名校顶尖的专业OFFER收入囊中,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
三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过去的三年,首届学生在苏州三中融合课程中心留下了太多珍贵的回忆。这里有彷徨,有努力,有奋斗,有困惑,有收获,有欢乐,也有泪水。三年的高中生活,课程中心始终与大家共同前行、共同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是不可复制的,尊重他们的独一无二性。关注个性化的需求,再细碎也值得重视;给予足够的空间独立成长,有耐心等待绽放。让我们守着一种初心,保持专业,始终坚持。有些美好,时间会知道。
你选择了我 我们一起努力
对于课程中心来说,首届学子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作为“吃螃蟹”的你们,是开创苏州国际教育先河的一届,你们不仅仅通过了学校组织的严谨的入学考试,更是凭借自身硬实力,通过中考的筛选最终成功就读中美课程实验班。感谢你们的信任,才有了三年的故事!
扎实学习的典范
在苏州三中度过的两年时光里,相信第一年是最“幸福”的,因为所有老师都围着你们转,课上教、下课练,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校长、中外教团队及生活老师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关心及“宠爱”。
当然我们也有磨合,包括融合课程的学习、中外教授课的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具体而言,你们适应了在统一的、经过学术认证的教学大纲,同一本教材下完成国内高中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将较高标准满足了美国汇点高中毕业要求,既达到了中国高中教育对于知识点的深度,又满足了美国高中教育对于知识面的广度,最终在在大学申请中脱颖而出。
学校也在师资搭配上下足功夫,选聘优秀的中外教共同教学,这种师资的融合强调中外教教学法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国际社会倡导的跨文化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促使各国青年尊重自身文化背景,而且也倡导理解其他文化,增强彼此间的公正、团结与容忍,引导大家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的文化差异。作为中国的世界公民,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我们积极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国际理解与沟通,减少冲突,促进世界和平。
两年的时光稍纵即逝,但在你们的脑中留下的不仅仅是为提高GPA而奋笔疾书、寒暑假的标化集训、兴趣所致的学生社团和使命牵引的课外活动(竞赛、科研实验室、社会实践等),更有每次学生会活动中,组织筹备过程中付出的心血、精彩的演出、赢得的掌声,以及每一个只属于自己青春岁月的美好瞬间。
这三年,你们肩负着传播吴文化的使命
由于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们成功把每周的社会实践课搬到苏州市博物馆。聘请曾先后接待过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丹麦西南日德兰博物馆馆长等国外政要、友人的钟雅利老师(担任苏州博物馆讲解员近12年)担任社会实践导师。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你们学会深入挖掘历史故事,领悟历史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传播海外。
不定期的举行橄榄球体验活动
我们也会邀请橄榄球俱乐部为同学们专业讲解美式橄榄球的活动规则和相关技巧,通过体验这类活动,让同学们在全面提升身心健康的同时,意识到团队协作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充分享受美国的运动文化。
追梦,西藏扎雪行
烈日炎炎的八月,一群高中生顶着毒太阳,身着笨重的冲锋衣,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前往西藏,送去小小的温暖。
还记得Pixie 为当地的小学开设的美术课,并把他们的画带回了苏州,开了一场名为“追梦”慈善画展,通过义卖的形式筹得一些善款,给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定的补助。Pixie及其他同伴还联合上海闵行汇点校区的同学进驻诚品书店进行义卖,为孩子的善心点赞!
不仅如此,你们还参与了:冷泉港实验室科研活动、西藏太阳能计划、FRC机器人社等活动、“浸润书香”读书月等活动。
在国内的两年时间,你们总是努力在为最后的升学不断充实着自己,俗话说: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你们从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中,抽出时间准备着各种国际性竞赛,并获得相应的成绩;你们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跻身进入海外名校的夏校;你们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突破自己,冲开标化成绩的瓶颈,一次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天道酬勤,你们的努力终究获得了属于你的那份荣耀,未来道阻且长,相信你们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今天,你们用近三年的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一个个进入到美国TOP40的大学或加拿大TOP3的大学。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挑战、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苏州三中融合课程中心有幸见证了首届毕业生的成长,成为他们回忆中的符号。未来,我们想要与你分享更多动听的故事,你准备好了吗?